马大华文学会老街导览(后篇)之
历史——发展的牺牲品
脚下踏着老吉隆坡的土地,交错地穿越在一条条老街之间,看着一栋栋老建筑所散发出的那种淡淡的旧古气息,我们可以联想得到吉隆坡在几十年前的情景;仍然伫立在老街中的庙宇,如:陈氏书院及广肇会馆打理的关圣帝君庙,见证了吉隆坡的蜕变,经历了吉隆坡发展背后的历史。老街、老建筑、老庙宇,这些都是珍贵的遗产,理应被好好地照顾及保存;然而,发展的脚步已经暗地里对这些遗产的存在价值造成了威胁……
在上一篇所提及的几条老街:茨厂街、谐街、思士街、指天街及苏丹街当中,一些位于苏丹街里的老房子即将会成为发展的牺牲品。据导览员所说,政府为了在吉隆坡一带实行捷运计划,打算把位于苏丹街里的一些老建筑拆除。当然,政府的此项计划受到了当地居民巨大的回响。由于这些建筑物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一些团体,如:隆雪华堂、人镜慈善白话剧社以及乐安酒店都坚决地反对政府的拆除行动,并要求政府能够另外寻找更适合用于落实捷运计划的地点;然而,一些屋主及受到牵连的商家则不想增添不必要的麻烦而纷纷寻找买家,讨个不错的价钱把老房子卖掉了事。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难发觉一种强烈对比的形成:有人可以为了珍贵的历史遗产而力争到底,希望的只是在繁华的大城市中依然可以找到历史的踪迹;有的人却随遇而安,尽可能避开不必要的争议。本质上,这两种做法并没有所谓的对与错,重要的是,哪一个将会映射这些历史老建筑的去向呢?
或许读者们会问:为什么在商家和屋主之中有人会愿意卖出自己宝贵的资产呢?而导览员针对这道问题的解答就是,在这几条老街中的建筑多数是在我国独立之前建成的。由于初期的科技不如现今的发达,因此多数旧房子都缺少稳健的地基。若政府坚决在同样的地点落实捷运计划并开建地下铁路,即使被牵连的老建筑不被强制性拆除,地铁从地下铁路经过时的强烈震动力也会在长期的效应下把地面上的老建筑震垮。若从商家们的角度去思考,建筑物倒垮与否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坚决的立场可能会与政府的计划进入一种僵持的状况。侥幸保存下来的资产难保会在日后的种种未知因素的影响下化为乌有,落得一个“楼垮财空”的后果;相反的,假如能够以一个不错的价钱把旧房子卖出去,至少不会落得血本无归。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很多屋主都纷纷妥协了。
总结以上所说,凡事都会有两面性,每件事情都会有其黑白利弊,要寻找一个“灰色地带”的几率似乎微乎其微。历史?发展?坚持?妥协?聪明的读者,若是你的话,你会怎么选择呢?
参与者的话:
吴苑萱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与吉隆坡老街导览。听了导览员梁小姐的讲解,让我似乎看见了就是街道的原貌。看见旧建筑正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实在让人感到痛心。但是有时我也会想,如果不发展,却又不好好规划老社区,老社区依然会满目苍遗,如我们所见,许多老建筑就这样被孤立在街头,完全被废置、遗忘了。希望更多人听到老建筑的呼唤,走出去为老社区注入生气。历史,不该被遗忘,也不该只是教科书的教材而已。”
骆永杰
“我感到很担忧但又欣慰。担忧的是,这拥有几乎百年历史的老街真的会因时代的进步而被拆除吗?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热血的青年以及文化遗产爱好者的努力,争取和反抗老街将被拆的命运。身为爱惜历史遗产的新生代,我们应该要好好地捍卫这些无价的宝藏!”
林苛沁
“在老街之间走着走着,心情越来越低落……听着导览员的解释,看着建筑物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不堪一击,甚至面对建筑商的威胁,苏丹街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或许,政府没有完全了解人民的心声,在进行这项计划时没有咨询民意。站在个人的立场,我不要求一个科技发达的城市,我只希望人民可以开心、和平地生活。试问科技发达有何用?这些都只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或许我只是一个小人民,说的不算是什么,但这不也是许多人民的心声吗?我只希望10年后,20年后甚至百年后的今天,还能看到这些历史建筑物的面貌。”
采访后记:
常听到有人说:有改变才会有创新,又发展才会有进步。但人们正在奋力往前冲刺的时候,可否有想过一个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呢?就拆除老街的课题来说,这项计划的得失是什么呢?对一个国家而言,发展的确重要,但大前提是,在发展的实施之下,我们也不应该遗失了珍贵的历史遗迹。有些时候,我们难以做到两全其美,但至少我们要懂得分主次、度轻重,凡事三思而行方为上策!
马大华文学会学记团 袁永健 报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